上海电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9游会

 
9游会
     
中 文 | | 企业邮箱 
 
   
 

那一年的拼搏

——上海电建的十大杰出青年

 

        用“拼搏”来形容杨波在工作上的劲头或许并不完全准确,但是他的确有股“拼”劲儿。要冲进特高压的市场,要冲破国网公司业主固有的传统观念,要冲出上海电建队伍的精气神。时不我待,不“拼”行吗?

        那一年杨波大学毕业后踏入项目工地,从最初的220kv工程到现在世界第一的1100kv工程,9个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镌刻了新一代电建人的追梦之路;那一年他初任技术员却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如今的项目经理,一段段拼搏的岁月承载了他的青春回忆。

那一年的“拼搏”是因为初任项目经理

        2011年,公司中标±800千伏同里换流站的土建工程,当时该项目是世界上在建输送容量最大、输送线路最长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之一,工期很紧张,质量要求也很高。

        刚聘任为变电分公司总工,并第一次担任项目经理的杨波回忆起该项目仍记忆犹新:“这是公司承接的首个外省的特高压工程,干的好我们在国网特高压市场就能继续站稳脚跟,并继续向国内市场拓展,所以只能干好,不能有一点儿疏忽。我们项目部在这个工程建设中不辱使命,不仅首获国网公司的流动红旗,工程还获得了国优金奖,更获得了国家电网领导‘不可复制、不可超越’的高度评价。”或许短暂的数语,但背后却倾注了杨波的心血。

        十月的秋雨,在诗人的眼中,是雨中江南的诗情画意,但在施工人员的心中,下雨是最怕遇到的事情。8月,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在工程建设现场会,提出确保第二年实现双极投运目标要求,项目眼前最迫切的是要在11月前满足换流站交流场区土建施工交安这一重要节点,现场土建施工正处于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但连续几日的阴雨天气,给现场土建施工带来了极大不便,出于安全的考虑,现场施工被迫中断。当时杨波因意外摔断了左腿腓骨,正在医院换药闻听施工中断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赶回了同里项目。正在会议室为下步复工的施工进度计划而争论不休的五支施工队,谁都想不到,用三轮电瓶车作为代步工具,一手抱着拐棍一手把握着方向的杨波晃晃悠悠来到大家面前,工人们都惊呆了!

        他是项目经理,是所有施工人员的统帅,他才刚刚绑好石膏哪!大家被彻底被感动。杨波只说了一句话:“我们马上复工!不管什么事,以后再说吧。在杨波的带领下,五支土建施工队伍与老天爷打起了游击战,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雨后泥泞施工现场到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也许有人会问干嘛这么拼,他说既然选择了电建就如士兵选择了战场,必须义无反顾。他舍“小家”而顾“大家”的能量激励着项目员工拧成一股绳,工地上的有的患上重感冒,却依然坚持带病在工地上奔忙;有的快要结婚,却坚持到婚期将至才匆匆回家;有的请好了假,却甘愿放弃在工地坚守......,那股“拼劲”,在无形之中弥漫流淌,使得项目团队变得更加凝聚而富有活力。

那一年的拼搏为了打赢一场攻坚战

        9月的午后,浙江武义的气温轻而易举地冲破38℃,白光光的日光毫无阻拦地照射着在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的施工现场,风机吹出来的热风夹杂的地上扬起的灰尘,只需几分钟,就让人汗流浃背。工人们冒着高温,拿着锤子扳手使尽全身气力安装着排架,汗水如雨滴落。吃紧的螺丝拧起来非常吃力,他们似乎已将身体悬挂在上面,依靠体重来增加力量……此时,工作服早已湿透的杨波正拿着对讲机,视线紧紧锁定在面前的屋顶模板施工现场,细致地关注着每一块模板的搭设,努力寻找每一个可能发生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影响因素。主控楼框架结构封顶在即,为了打好这场“攻坚仗”。作为项目执行经理的杨波带领着六只专业施工队伍在现场已经奋战了二个多月。

        溪浙工程是我国电压等级最高、输送电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起于四川宜宾双龙换流站,止于浙江金华换流站途经5省,线路全长约1680公里。

        作为这条“川电东送”能源大通道的终点站金华换流站自开工以来,却遭遇累计达118天雨、雪天气,进度严重滞后。业主提出以目标倒逼进度,必须确保溪洛渡水电站的电力能够第一时间送出。

        用杨波的话说:“当时这个工程是国家电网在国务院立下军令状的头号政治工程,这副担子可不轻啊。”

        首先面临的是“三座大山”,一是“重”,金华换流站项目社会关注度高,更是上海电建承接浙江区域第一个项目,做好该项目对于公司开拓新业主,抢占浙江市场尤为重要;二是“难”,施工过程中配套多专业、工种交叉作业多,超高清水薄壁防火墙技术难度大;三是“紧”,合同要求八个月内完成全部施工,但狭窄场地对大规模施工形成了极大地制约。

        既然接过“烫手的山芋”就来场“硬碰硬”攻坚战。项目部组建完成后杨波首先转变常规管理观念,采取分工协作、分层管理、区域实施、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等方式,做到凡事有人负责,管理横向、纵向不推诿,保证现场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解决。随后又提出了超前策划的要求,将施工计划按月、周、日进行了细化,重点抓好图纸、设备、机械、劳动力、材料等节点控制。通过施工流程和工序再造,解决多工种协调、场地狭窄、场地运输交通不便等一系列外界不利因素等难点。

        杨波还带领项目团队对防火墙模板进行了技术攻关,采用自行设计组装钢模板系统,不仅达到了“超高换流变清水防火墙”的质量要求,更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

        凭借“关键时能冲得出来,紧急时能豁得出去”那股拼劲,杨波终于打赢了这场攻坚战,业主项目经理毫无夸张的说到“上海电建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电建奇军”。并点名要杨波担任下个绍兴换流站项目经理。

那一年只为换来妻女的一句谅解

        杨波的妻子叫卢从会原在老家承包项目收益非常好,曾叫他回老家,共同经营家庭事业。为此杨波有过一段时间的举棋不定,真要离开这,有点舍不得。

        “我读的是土建专业,也热爱这个行业,如果现在改行搞其他的事,大学4年是白读了,可能钱是多了,但不一定快乐。”

        人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毫无疑问,杨波已经找到奋斗的青春。

        第二天,妻子打电话给杨波,说她改变了主意,还专程来到工地上住了几天,杨波也恢复到了往常的状态。

        2014年8月杨波的女儿降生,妻子舍弃了老家的工作,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陪在丈夫身边,说是照顾女儿,其实真是照顾了杨波这个项目经理。这也让杨波感到了真情的宝贵,更增添了事业上拼搏的决心和勇气。

        又是几年过去,女儿已经懂事了,上幼儿园了,杨波依然终年在外地项目,妻子独自支撑着这个家。有个笑话,老师问杨波的女儿:“你家里都有什么人哪?”

        女儿答:“有妈妈。”老师又问:“还有谁?”女儿说:“没有啦。”

        老师奇怪:“那你爸爸呢?”女儿顿悟:“噢,还有爸爸呢。”

        谈及此事,杨波的语气会流露一丝伤感:“我女儿几次请求我,让我去开一次家长会,她说同学们以为我没有爸爸呢。可惜,我真的没为女儿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她今年已经上幼儿园了,从小到大我只有一次到幼儿园接过她,就一次。唉,让女儿伤心了……”

        记得,中国文坛以不屈硬汉著称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也写过这般柔情的诗句:“怜子如何不丈夫?”杨波的女儿,你应当谅解,你必须谅解,你长大了一定会谅解父亲。

 

 

 

 

 

 

供稿:杜英宏(公司工会)

 

 

 
网站地图